1)第319章 一条金光大道_超级电子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总,您没开玩笑?”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的几名中科大的博士生哆嗦着声音向林铮问道。

  对于95年的科研工作者们来说,他们的日子其实也没比前些年那个“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的科研工作者好到哪里去,原因很简单,国家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都集中在国有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国家的财政不宽裕,拨给科研院所的经费少的可怜,有些科研院所连人员的基本工资有时候都不出来,至于国企……咳咳,我们就不要讨论这个问题了吧?

  在这种大前提下,大批的科研工作者出国也就成了一件情有可原的事情,毕竟比起国内,国外的科研条件和生活书评比国内好的实在是太多了。

  但出国毕竟是背井离乡,生活在一个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国度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的国家里,单单是心灵上和生活习俗上的那份巨大的差异就足以让人疯,对于巨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与国外相比,哪怕国内的条件稍差一筹,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生活和科研,他们其实也希望留在国内。

  如此一来可想而知,当一家企业开出了8万年薪和一栋房子、一辆汽车的条件来招徕人才的时候,带给他们的震撼是如何的强烈。

  “我说了你们可能会怀疑,但与你们一起搞这个项目的同事当中,有不少是来自我们公司的吧?喏,比如老陈,他现在的年薪有14万,公司给他配了一辆富康轿车和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年初的时候他协助公司完成了一个科技攻关项目,拿到了2万的奖金,并且靠着这个科技攻关项目,每年还可以拿大约6万的分红。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有2o万。”

  “陈哥?您一年真的能有2o万?”听林铮如此说,一众博士生们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在了那位来自联创科技的陈博士身上。

  陈博士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呵呵,差不多吧,我还负责与德州仪器那边的同事一起开Vcd解码芯片的国内工作部分,估计到年底这个项目就能完成,按照公司的规定。到时候我一年能再多拿1o万。”

  那就是……一年3o万啊!有个年轻点的博士生实在受不了这个刺激,嗓子眼里“咕喽~~”响了两声,整个人差点儿软到地上:自己一个月才不到15oo块钱,自己一年的薪水甚至还没有人家一个月的薪水多,大家都是搞科研的,怎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嗯。这位只是极端一点的,不过其他人的情况也着实没有好多少,一个个望着林铮的眼睛都是绿的:刚去就有年薪八万,一套房子外加一辆车,干上几年就能有年薪二三十万,比呆在国有性质的科研院所里面强的多了,人这一辈子求的什么?还不就是能将自己的这身本事卖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