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 陈年之风今朝起_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摇头道:“这些陈年旧事,是否要让殿下知道,还是要由陛下来决定,若是殿下实在好奇,也可以去问陛下,毕竟此事与殿下也有些干系。”

  萧知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她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懵懂孩子,这些年来也陆陆续续接触到一些内幕,这个“当年”多半就是指太平三十年和承平元年这两年。

  在那两年,庙堂上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大事,先是大齐开国之帝萧煜驾崩,继而是新皇萧玄即位登基,然后又是蓝韩党争,接着太后林银屏垂帘听政,将韩瑄罢官去职,张无病等韩党中坚也遭贬谪,鼎盛一时的韩党就此退出庙堂。

  承平元年三月,太后林银屏也随先皇而去,帝后二人合葬于梅山皇陵。

  就在太后林银屏驾崩的前一天,本该在新朝大展拳脚的国舅徐琰暴毙身亡。

  萧知南轻声自语道:“都姓徐吗”

  墨书微微一愣,低声道:“其实,按照太后娘娘的意思,在韩阁老罢官去职之后,蓝相也应以太师身份告老,尊荣至极,空出来的首辅之位则由徐国舅接过,只是最后出了些变故,这才变成了今日这般样子。”

  萧知南伸出手掌轻轻按在自己的额头上,自问道:“变故,到底是什么变故呢”

  车厢内一片静默。

  大齐诸王,撇开双字的郡王不提,单字的亲王实在是屈指可数,其中排名靠前的分别是魏王萧瑾、齐王萧白、辽王牧棠之、燕王萧隶。

  燕王萧隶的身份多少有些尴尬,比不过魏王和齐王也就罢了,就连异姓王牧棠之也能压他一头,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手中没有虎符兵权,虽然齐王萧白和辽王牧棠之在名义上同样没有太大兵权,但两人在军中却有深厚根基,远不是他能媲美的。

  既然没有兵权,那么萧隶就想着海螺里做道场,暗中培养一批修士,力求于方寸之间见大马金刀,可哪成想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昆山在转瞬间便风雨飘摇,说到底还是萧白这厮趁火打劫,可人家毕竟是当今天子的嫡长子、先帝的嫡长孙,虽说如今还差那一重太子身份,但满朝上下都已在心底默认其皇储地位。

  萧隶再不甘心,也只能咽下这口恶气,谁让人家的老子是皇帝,等人家日后加封了太子,自己这个燕王见面之后还得行礼。

  如今萧隶已经被萧白逼到了一个不得不做出决断的地步,是就此放手,算是与萧白结个善缘,还是殊死一搏,也让这个齐王长点记性。

  毕竟他也是堂堂燕王,真要铁了心去为难萧白,也能让这位诸王第一吃个闷亏,只是如此一来未免得不偿失,毕竟萧白日后是要继承大位的,等到萧白即位之后,他这个燕王还能有好果子吃老祖宗萧慎素来不爱管这些事情,而且老祖宗也不止一个玄孙,到时怕是连藩王之位也保不住。

  因为此等缘故,这些日子里的燕王府一片凝重,侍女们走路都放轻了声音,生怕触怒燕王殿下。

  书房中烟雾袅袅,身穿黑色蟒袍的萧隶坐在书案后,手持紫毫,奋笔疾书。

  不多时后,一封由萧隶亲笔写就的奏折誊写完毕,洋洋洒洒百余言。

  萧隶吹干墨迹,合起奏折,神色冷峻。

  这是一封请求入京的奏折,既然萧白咄咄逼人,那他就去帝都城中走一趟,在陛下面前告上一状,也顺道见一见几位族叔。

  萧隶拍了拍手,很快就有一名宦官悄无声息地走进书房。

  萧隶亲自将奏折用火漆封好,交给宦官,“去吧。”

  那年那蝉那把剑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