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五章 请长公主以训政_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了,除了百官阵列外,闻讯之后自发前来的百姓们骤然发出了一阵阵由衷的欢呼声。

  在距离城门不远处,整支骑队缓缓停下,被重重铁骑如众星拱月一般护卫着的马车也随之停下,韩瑄和谢苏卿领着一应官员迎了上去。

  韩瑄率先拱手作揖道:“万世之功!恭迎长公主殿下还京。”

  谢苏卿则是领着百官齐齐跪地,齐声道:“万民之福,朝廷之福,天下之福。恭迎长公主殿下还京!”

  所有骑兵依次翻身下马,然后单膝跪地,同时高呼道:“恭迎长公主殿下还京。”

  声震天地。

  身着公主大礼服的萧知南缓缓走出车厢,站在车厢前的台阶上,双手略微张开,沐浴山呼。

  ……

  在萧知南还京之后,凭借着平定东北的巨大功勋,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也扫平了最后的反对声音。

  次日,朝廷拟定诏书,明发天下。

  在皇室天家祭祖的太庙中,由司礼监掌印张百岁亲自在文武群臣面前宣读旨意。

  “……先帝骤崩,归于五行,致使奸佞之辈汹汹当道,今有长公主殿下攘除奸佞,功莫大焉,又内外文武群臣合词劝进,故请长公主以训政……”

  此诏书宣读之后,萧知南在萧玄和萧白两代皇帝的灵前,手托诏书,诚心祭拜,“知南无能,本不应担此大任,然上有先帝封授,下有群臣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就任摄政之位。深思托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惟吾大齐,运抚盈成,业承熙洽,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以正朝纲,方不负先帝所托。”

  殿内殿外群臣跪地,齐声高呼道:“拜见摄政长公主殿下。”

  接着萧知南以摄政身份颁布诏令,册封三位异姓王,分别是北平郡王赵无极,东平郡王查擎,以及将身为帝婿的徐北游册封为南平郡王。

  对此,满朝上下都是心知肚明,前两位异姓王,是因为东北战局的缘故,封赏功臣,也是安定人心。四位并无封地的平郡王,分别是东平郡王、西平郡王、南平郡王、北平郡王,赵无极和查擎加在一起,刚好是东北二字,而东平郡王又是当年牧人起在被册封为辽王之前的封号,大有深意,至于西平郡王,则是当年太祖皇帝的封王称号,注定不会授人,至于南平郡王,则是说徐北游稳定江南局势之功,也是合情合理。

  不过也有人已经想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长公主殿下这是要为日后的登基铺路了,若是她登基为帝,注定不能有皇后之说,而帝婿又不是寻常人等,总不能以帝夫称之,多半是要以王爵待之,如今先册封郡王,日后再晋为亲王,顺理成章之事。

  都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先前萧知南虽然已经手掌大权,但毕竟没有正名,朝野上下仍有诽议,就是百姓之间也多有流言,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皇帝之位长久空悬,终究不是正途,而萧知南之所以迟迟不曾登上帝位,则与她的女子身份有关,这两点让她处处束手,而今天这一刻,算是为她正名,虽然还没有正式登基,但被拥立为当朝摄政,总揽军政大权,定下君臣名分,成为实质上的大齐之主,距离那方空悬帝位也仅仅只剩下半步之遥。

  纵观天下,现在只剩下江南和西北还有战火硝烟升起,所有人心中都明白,待到战火平息,天下太平之时,便是第二位女子皇帝登基之时。

  天下本无主,唯有德者居之。

  那年那蝉那把剑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