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3章 、“红制服”的到来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红制服”的到来

  当第一批丧尸即将在伦敦出笼的时候,二十五英里之外的朗伯恩村还依然是一片风平浪静。

  捧着《傲慢与偏见》严阵以待的王秋等人,没等来那位漂亮活泼的宾利先生,以及另一位以傲慢著称的冰山男神达西先生,反倒迎来了一个从北方奉命移驻梅里屯的民兵团。

  (前面已经说过,小镇梅里屯距离朗伯恩村只有一英里,是班纳特五姐妹经常闲逛的地方。)

  ——这个时代的英国陆军规模很小,全军总兵力加起来也只有非常可怜的五万人(把东印度公司雇佣的六千四百名印度土兵都算进去了),而且分散在从加拿大到印度的半个地球上。所以这支袖珍陆军只能以“团”为基本战略单位,团长的军衔是上校。而更上一层的“旅”则是临时编制,在需要的时候由若干个团构成,旅长循例由其中最资深的团长担任,临时授予准将军衔,在任务结束后,这个旅就重新解散。

  至于再高一层的“师”和“军”……不算海外殖民地驻军的话,当时英国本土的全部陆军加起来,大概也就是一个师左右的规模,如果还要任命什么师长的话,岂不是等于抢了陆军总司令的饭碗吗?

  英国本土的陆军团,大致上分为民兵团(其实也是正规陆军)和近卫团两种,后者常驻首都,护卫王室,前者分散全国各地,由地方供养,战时才会集结到首都伦敦或其它某个港口附近,等待上船出征。

  而距离伦敦只有二十多英里的梅里屯镇,就是英国陆军各个民兵团时常出没的集散地之一。

  (想想也是可怜,英国人凭着这么小的一支陆军开拓七海,征服世界,大清的百万兵马却在家里发霉。)

  伴随着轻快活泼的《掷弹兵进行曲》,一队队扛着遂发枪的步兵从镇外鱼贯而入,身穿红制服的低级军官则骑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地招摇过市,引来诸位太太小姐们的一片喝彩和痴情注目。

  在这个时代的英国乡下,那些衣食无忧的太太小姐们,日常生活都是很无聊的,只能用社交来填补生活的空白。尽管所谓社交生活,也不过是相互交换一些人尽皆知的八卦绯闻、流言蜚语罢了。而随着这些“红制服”们的到来,乡下原本并不丰富也不够激动人心的社交生活,顿时掀起了一波波狂澜。所有的小姐太太们全都兴奋不已,对着红制服们纷纷挥手致意,某些疑似“制服控”的家伙更是变得疯疯癫癫的。

  伪装成柯林斯先生的王秋,站在梅里屯镇上的一家店铺门口,冷眼旁观着这一幕幕鲜活的场景。

  通过跟街道两边那些围观居民的服饰进行对比,王秋不得不承认,这些英国乡下的太太小姐们,之所以会狂热地喜爱红军装,甚至变成一帮无脑的“制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