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5章 、引狼入室(上)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六章、引狼入室(上)

  南直隶,芜湖,长江之畔,丁家洲

  滔滔江水拍打着被血水染红的堤岸,猎猎秋风吹散了多日萦绕不去的硝烟。放眼望去,不计其数的两军尸首,以及数百艘残破的战船残骸,正在江面上起起伏伏、载浮载沉,零星还有袅袅的余烟冒出。

  一场双方动员兵马十余万众,战船逾千艘的大会战,刚刚在这里宣告结束。

  但东西两军从开战到结束,总共仅仅历时不到四十八小时,就以东军丢盔弃甲而告终。

  事实上,由于一路上都在各处分兵留守,扫荡地方的缘故,当进抵芜湖的时候,西军主帅卢象升手头不过五万余兵力。而驻防芜湖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麾下的东军却有七万之众。

  粗看上去,此战貌似是西军以少攻多,风险颇大,但实际情形却完全是两码事。

  西军的卢象升虽只提兵五万,其中的战兵却有两万多人,还有作为杀手锏的三千铁骑,只是在水师方面较弱而已。不过,此战乃是以上游伐下游,并非渡江南征,而且进军路线的沿途皆是江南富庶之地,大军所需的一切粮秣都可以就地征集,无需依靠船只从后方转运,因此水师的重要性并不那么显著。

  而东军的吕维祺虽有七万之众,其中真正像样的战兵不过一万余人,骑兵更是只有寥寥数百,其余皆是临时征集来的乌合之众。除了长江水师稍强于西军之外,剩下的简直一无是处。

  没办法,毕竟西军的行动是精心策划、蓄谋已久,而东军却是仓促应战、左支右绌。

  更重要的是,对于西军来说,此战乃是“以正讨逆”,拥有大义名分上的绝对优势。

  ——崇祯皇帝不管再怎么治国无方,毕竟也是毋庸置疑的皇明正统,中国传统的忠君思想,终究不是那么容易消磨掉的。虽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比如这江南东林党的士人们就多半都是嘴上忠义无双,胸中的忠心却一毫也无。但忠君爱国的话说得多了,不少人也就搞得连自己的信了。

  毕竟东林党上下去年还在吹捧崇祯皇帝是“圣人再世”、“天降圣君”,如今却不但翻脸拥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鲁王次子当什么“永和帝”,惹得天下朱明宗室骂声一片,迄今没有任何一个藩王愿意承认这位永和帝的皇位,眼下甚至还要跟崇祯皇帝这位“圣君”刀兵相见,怎么看都是丧心病狂,在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无论南京朝堂上的东林党大佬们如何舌灿莲花、颠倒黑白,硬是把前不久还在满口称赞的崇祯“圣君”给描述成十恶不赦的魔王再世,但是以古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在底下还是有很多人的脑子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当然,就算脑子转不过弯来也不打紧,反正这年头的忠君爱国思想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