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2章 、金陵歌舞何时休?(四)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十三章、金陵歌舞何时休?(四)

  相比于社会总资金的数量,市场上的商品总数永远是短缺的。

  这一铁律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联盟国家的瓦解和社会秩序的崩溃,前苏联几十年辛苦建设积累下来的巨额财富,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因为当危机到来的时刻,苏联人民本能地把所有的钱投入零售市场扫货囤积,对于这样庞大而密集的瞬间资金流,任何国家的零售市场都是不可能承受得起,唯一的结果就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飙升,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商品则大面积贬值。

  即使换成美国,也同样承受不了这样的剧变——就算当时美元依然是世界货币,但假如数以十万亿计算的美元涌出股市、基金、银行这些“货币蓄水池”,一股脑儿地奔向零售市场,那么整个地球的世界市场秩序也会瞬间玩崩:因为全球所有国家加起来,也没法在短时间内提供价值那么多货币的日常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当政者有没有疯狂开动印钞机,令人精神崩溃的恶性通货膨胀都不可避免。

  光是恐慌情绪从股市、基金、银行等各个“货币蓄水池”逼出来的巨额现金,就足以让市场完蛋了!

  同理,在明末的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从而给摇摇欲坠的大明帝国补上了致命一击。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为了达到家业千秋万代的目的,实行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战略。他不但在皇宫象征性的开辟了农田,还多次带着太子去视察农村,告诉他们这就是整个大明帝国的根基。

  围绕着农业的运转,朱元璋设计了一系列制度,将全中国打造成了一个超级大农村。

  明朝整个文官系统都围绕着农业展开。他们清理户口,丈量土地,形成了庞大的数据网络,作为收取农业赋税的依据。在农村中,每一定数量的户口就会选出粮长,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收粮。收上了粮食之后,每个地方的仓库都有专门的大使(保管专员)。把粮食运到京城和边境的任务,也有专门的漕运兵和指定的某部分农民来完成。各级政府都有户口的数据档案。国土上的人根据各自的职业有相应的户籍,军籍和民籍不能混淆。农民只能守在自己的户籍地址上,不能随意移动,一切都有严密的规定。

  为了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明朝初期保留了一支百万之众的庞大军队,但当时极度凋敝的国家财政,是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的。朱元璋依然采用了非常农村化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屯田制度规定,每个卫所(军区)都有自己的土地,士兵们中的三成壮丁用来守城打仗,七成的人手用来耕田,自己养活自己。

  大明朝廷当时直接给官吏发大米和布匹。因为老百姓交税交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