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3章 、南美的中原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南美的中原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而言,南美洲其实是一块地理位置不算太好的地方。

  ——南美洲大部分的土地位于赤道带内,北部三分之二的范围都位于热带。而热带雨林地区又是人类开展经济活动最困难的生态环境之一,仅次于热带沙漠。只是清理热带雨林的土地,就需付出极为繁重的劳动。而在热带雨林地区建设维护公路和铁路的成本,也比在温带地区的成本高得多——热带的公路更加容易被疯长的植物所淹没,而铁路和火车则更容易锈蚀。糟糕的气候又让施工队更容易被瘟疫击倒。

  即使在热带雨林地区有几条可通航的河流,河岸也多为泥泞沼泽,不易建设城镇。而且,热带雨林的酸性土壤相当贫瘠,并且疾病肆虐,气候过于潮湿,使得谷物难以生长。

  综上所述,在热带雨林地区,既不适合发展农业,也不适合发展工业,连矿井和交通的建设成本都极高。所以,在热带地区,绝大多数人口都居住在海岸线上,而貌似植被茂密的内陆平原,反倒人烟稀少。

  以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为例,它的850万平方公里国土之中,有三分之一是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尽管亚马逊河具有非常优越的航运条件,不仅水量丰沛,河宽水深,主要河段上没有任何险滩瀑布,终年不结冰,干流和各大支流之间可以直接通航,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便利的天然水上航运网。可惜这条河流的沿岸地区气候实在过于湿热,尽管水运交通便利,矿产和木材资源也很丰富,但基础建设的代价却高昂到了让人望而却步的程度,就像西伯利亚一样不适宜人类生活。结果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这个绝佳的天然水运网络依然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像长江和密西西比河那样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大动脉。

  而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南方,则是一片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不仅同样湿热,而且土壤酸性很高,必须经过完全改造才能种植农作物。而且这里地处内陆,又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所以往这里运送任何补给或往外运送农产品的运费都极为高昂,巴西人一直折腾到二十一世纪,也没能把这片土地开垦出来。

  因此,整个巴西只有最南部大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传统意义上的可耕地,只占巴西领土的7%。而更悲剧的是,就连这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大部分又深处于交通不便的内陆。真正比较早就被开发出来的土地,只有巴西的东南部沿海,以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为核心的十五万平方公里版图而已,相当于四个台湾岛或小半个日本的面积——跟俄国一样,巴西也是看上去幅员辽阔,真正的核心区却小的可怜。

  而其他的热带拉美国家,也都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