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5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六)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六)

  第十六个瞬间:徐霞客游临高

  崇祯四年深秋,海南岛,临高县,博铺港

  ——自从乘坐大铁船的“髡贼”,于崇祯元年登陆此地以来,大明琼州府的临高县,这座中华大地上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县,就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脱胎换骨,成为了“澳洲人”征服大业的前进基地总部。

  纵观临高县境之内,在百仞滩头修筑的百仞城,是穿越者元老院的统治中枢;依附于百仞城的东门市,已经发展成整个海南岛最繁华的贸易市场;马袅堡是中央军事基地;南宝镇是县内的工矿业中心;至于原来的县城,差不多已经成了被遗忘的地方。而屡经扩建的博铺港,乃是临高穿越者集团通往外界的窗口。

  对于习惯了农业社会慢节奏生活的古人来说,临高这个穿越者的大本营,简直就如同蜂巢一般忙碌。

  凡是第一次来到临高的人,通常只要一登上博铺港口的码头,就会充分感受到这里忙碌、紧张和活跃的快节奏气息。当他们深入到文澜河两岸的那些工农业区和居民区之后,这样的感受恐怕还要愈发深刻。

  ——桅杆如林的港口里,各式各样的船只来来往往,专门用来牵引船只的小艇上竖着铁皮烟囱,喷吐着浓厚的黑烟,尽管没有划桨手,力量却很大,可以轻而易举的就能将满载货物的大船拖动。

  依靠一系列长长的栈桥,绝大多数抵达博铺码头的船只,通常无需耗时费力地使用小艇来趸运货物和人员。货物可以用起重机吊运下船,人员直接从舷桥上下,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整个东亚恐怕也唯有在博铺港这里,船只的周转率是能够以“小时”和“天”,而不是以“星期”和“月”来计算的。

  接下来,在离开码头,进入内陆后的每一条主要道路上,都塞满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小火车头牵引着的敞篷车皮上,不是堆满了货物就是挤满了人。尽管有关部门早已颁布了安全规定,不许出现“挂票”的情况,还增加了在车站上维持秩序的警察和国民军士兵,但是无论管理部门再怎么三令五申,每次到了出车的时候,车厢外边依旧总是挂满了超载的人。以至于每天都有人从车上摔下来。幸亏这种蒸汽小火车的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乘客的伤亡率才保持在了一个有关当局勉强能够忍受的地步。

  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来到这里,又有无数人从这里离去。来来往往之间,让这座新兴都市日渐繁荣。

  然后,在崇祯四年的冬日暖阳之下,又一批旅客乘着一艘福船来到了临高。其中有两名身穿半旧儒衫的年长书生,正好奇地站在甲板上,注视着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的博铺港——伸入海中宽阔如大街一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