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6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七)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七)

  第七个瞬间:被震撼的军阀

  崇祯四年十一月,山东半岛,登州镇治所,威海卫

  威海卫,在登州府宁海州文登县境内,离登州三百二十里,设立于洪武三十一年,将文登县辛汪都三里东北近海处划出,取“威震海疆”之意,得名威海,算是较晚的一批卫所,下辖左前后三个千户所,只有三千多人,远少于一般卫所的五千六百人,永乐元年修建卫城,城周六里十八步,高三丈,宽两丈,护城河宽一丈五尺,深八尺。与辽东半岛的旅顺一起,组成了扼守渤海入口的两双铁臂。日后的北洋水师,就是以威海和旅顺为基地,防守海疆,拱卫京畿。昔年名震天下的戚继光大帅,早年也是于威海出身。

  不过,在海上威胁尚不严重的明末,威海卫还远远没有甲午战争时期的重要性,由于僻处北方,远离倭寇入侵的重灾区,所以海防压力也很有限。到了万历、天启年间,跟其它那些败坏衰颓的内地卫所一样,威海卫的局面也是每况愈下,军屯的田地不是荒废就是被缙绅强占,世袭军户甚至一度逃亡大半。

  然而,自从战无不胜的陈新陈大帅受封任职此地,跟主管民事的二当家刘民有携手合作,建立起一支号称天下第一等的强兵文登营之后(文登县就在威海市境内),威海卫的颓废面貌就迅速为之一变——荒废的田地被开垦、淤塞的水渠被疏通、整齐的屯堡村镇相继建立……仿照日后某党的根据地建设手段,一个以屯堡和门市部(供销社)为中心的社会体系,在这片破败的土地上逐渐成型,焕发出惊人的勃勃生机。

  而正是在这个根据地的支撑之下,陈新才能训练出一支精良敢战的军队,屡屡在野战和攻城作战之中正面击败建奴鞑虏,让朝野上下刮目相看,甚至一度喜得崇祯皇帝夸赞陈新为“朕之戚少保(戚继光)”!

  当然,眼看着文登营的军屯日渐兴旺,传统社会的各路牛鬼蛇神——主要就是食利阶层寄生虫,自然对此垂涎无比,纷纷付诸于行动。比如在去年的时候,文登县的缙绅就曾鼓噪作乱,告到了刚上任不久的登莱巡抚孙元化门前。他们串通小吏,伪造了许多地契,想要吞了文登营恢复的屯田——这些士绅从来不愿意花力气开垦荒地,但是任何人若是开了荒,就会被他们捏造罪名把耕地抢走;同时把文登营的属民和军户变成自己的佃户,接下来甚至还打算陈新和刘民有的其它进项都给夺来,也不怕撑了自己的肚皮。

  可惜他们终究还是低估了陈新的手腕、人脉和圣眷,告状之事最终还是没了下文。而那些企图侵吞文登营产业的缙绅士人,还有帮忙伪造地契的小吏,转眼就被心狠手辣的陈大帅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