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1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二)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二)(继续万字大章更新,求票票和打赏鼓励)

  第二个瞬间:昔日英雄的心路历程

  南中国,福建,泉州

  当北京城内已是寒风料峭、滴水成冰之时,南方的泉州这边却还是温暖如春。

  从唐朝时开始,泉州就是东南的重要港口,往来的西域、大食客商络绎不绝。等到了宋朝后,泉州更进一步成为中国的最重要的航海口岸,因灯火辉煌而号称“光明之城”,宋朝的货物从这里起航,运向越南、泰国、印度等地,甚至一直远销巴格达和埃及,然后再被威尼斯商人转售到欧洲。

  可惜随后就是蒙元入侵,崖山落日,将宋朝数百年来积蓄的财富掠夺一空。再经过残酷的元末战乱,等大明立国后,国家几乎没有可以用于交易的货币。洪武皇帝朱元璋每年征收的赋税之中,白银居然不过十万两。在严重短缺硬通货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内贸易在明朝初年几乎退化到以货易货,赋税也几乎彻底变成实物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泉州这座贸易枢纽也急速没落,商业一度萎缩到了几乎消失的地步。

  不过到了明朝后期的十六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泉州港又是一片千帆竞过、百舸争流的气象——如今的泉州正是繁华极盛之时,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往来的南北客商,他们操着各种南腔北调在街上高谈阔论,间或还有外国的夷语,就是金发碧眼的白人和肤色如炭的黑人也随处可见。城内开元寺的和尚们咚咚地敲着木鱼,宝相庄严地诵读着经文;街头小吃店铺门口的精壮汉子赤着上身,舞动着木棒在砸鱼丸,传出噼里啪啦的巨响……纵观市井之间,到处都是一派熙熙融融、繁荣富庶的安乐景象。

  在万历四十年的时候,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曾写道:“……海上的丝绸之路日渐繁荣,从泉州、漳州开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条海上的通道。乍一眼看去,一个人几乎可以从海船上一条接着一条地跳过去,从马尼拉一直走到泉州。”虽然自从大明进入天启年间以来,台湾海峡上的海盗日盛,但海贸也仍在持续繁荣发展,只要掌握了泉州这座“光明之城”,就能获得一个源源不断收获金银的聚宝盆。

  但奇怪的是,远在北京、颛臾迟钝的大明朝廷,却依然认为这是一片贫瘠之地,每年能从福建全省收到的赋税,只有区区六十万两银子——而光是在泉州,身家百万两银子以上的富商,就多达数十家了……

  总之,自从“海防游击”郑芝龙去年在“髡贼”的袭击之中兵败身亡之后,乘势席卷全闽的黄石黄大帅,就把他的行辕从闽北的霞浦迁移到了泉州,以便于掌握这个贸易重地,筹集足够的军饷——虽然实际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