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8章 、赚钱好辛苦(下)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赚钱好辛苦(下)

  按照大多数现代人的习惯性思路,商业和货币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凡是文明国度就应该有钱币。

  ——君不见那些奇幻背景的小说里,哪一位仗剑闯天下的勇者,怀里不是揣着一个装满金币、银币和铜币的钱袋?有谁会赶着一群山羊或小猪离开新手村上路,到一个酒店就放下一只羊来换酒喝和买情报?

  但现实是很残酷的,货币这种东西,在人类历史上其实出现得相当晚。在此之前,商人们要么就真的只能赶着一大群牛羊代替钱币来做买卖,要么用贝壳、香料、珠宝、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像是古埃及人始终没有发明出自己的金属铸币,直到古埃及文明结束的前夕,才有希腊商人把钱币带到了埃及。

  至于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金属铸币,则诞生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时间大约是公元前七世纪,也就相当于中国的春秋初期(稍迟一点之后,东方的齐国也发明了刀币,所以东西方世界进入货币时代的时间是差不多的),然后,这些最古老的金币和银币,很快被商人带到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使之广泛流通起来。

  而在此之前的中东地区,从苏美尔文明到亚述帝国,都没有货币的概念——记得《圣经》里曾经有一段文字,专门夸耀犹太国王所罗门的奢侈和豪富,却只说他的国库里有多少金子,多少银子,多少香料和牛羊,却就是没提起他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钱,让后人看到很是困惑……但这并不是因为《圣经》的作者有意卖弄文笔、故弄玄虚,而是因为在所罗门国王的时代,人类根本就还没发明出“钱”这种东西!

  所以,在《尼罗河女儿》的世界里,古埃及虽然已经有了相当繁荣的国内和国际贸易,每年都对外出口大量的谷物、啤酒、亚麻、雪花石膏,还有埃及特产的纸草,同时大批进口本国缺乏的木材和金属。并且在埃及的首都和边境城市,尤其是尼罗河的上游和出海口,都形成了一系列很兴盛的贸易市场。

  但是,因为货币还没有发明的缘故,在古埃及想要上街买东西,只能以货易货——当时唯有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所以埃及人规定了一个名叫“萨提”的单位,指代一定数额的谷物,然后把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都用“萨提”来换算。比如说,根据一张保存下来的账单,当时的一张床大约价值4个“萨提”。

  但问题是,作为一种分量沉重的物资,农民们在赶集时用小车推着粮食,在家门口进行交易或许还能凑合,但在古代世界悲催的运输条件下,对于需要长途贩货的商人来说,笨重的粮食谷物真的没法代替钱币的用途。于是,某些商人开始用贝壳、金银块当做一般等价物。但贝壳的“面值”

  请收藏:https://m.bqk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